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fā)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yè)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專業(yè)綜合基礎—經濟學課程》考試大綱
一、適用范圍
本大綱適用于上海金融學院專升本考試專業(yè)綜合基礎的經濟學部分。
二、目標設置
(一)課程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理解和掌握現(xiàn)代微觀經濟學的最基本概念,了解這一學科的基本構架和分析邏輯,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經濟學及其相關課程提供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準備。通過學習,掌握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理論,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樹立起市場經濟的基本觀念,并能夠運用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和分析觀察問題。
(二)課程考試目標
本大綱在考試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規(guī)定學生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三個能力層次是遞進等級關系。各能力層次的具體含義是:
1.識記:能夠了解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選擇和判斷。
2.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夠比較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實、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能把握有關概念、事實、理論、分析方法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并能根據考試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論述。
3.應用:在領會的基礎上,能夠運用本課程中規(guī)定的單個或多個知識點,分析和解釋有關的一般的應用問題。
三、考試要求
(一)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
(二)考試題型
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題、作圖分析題、計算題、論述題。每次考試不一定會出現(xiàn)所有的題型。各題型具體的考試要求如下:
1.單項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題干主要以陳述句或疑問句提出解題依據、目標、要求和方法等,備選答案是4個,但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此類題的目的是測試學生分辨正確和錯誤的能力,檢查學生對課程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和準確性。
2.多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的考試目的和解答技巧類似單項選擇題。只是有5個備選答案,正確答案是2個或2個以上。一般來說,多項選擇題的難度大于單項選擇題,多選、漏選、不選都是沒有成績的。
3.判斷題。判斷題是要判斷命題的正誤,此類問題只有“正確”、“錯誤”兩種答案。有的題目意思表達是完全正確的,有的是完全錯誤的,有的是部分錯誤的。不管是完全錯誤還是部分錯誤,均應判“錯誤”。
4.名詞解釋。名詞解釋這類題型是要求對課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進行描述,目的是考試學生對這些名詞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準確性。答題時要簡明扼要,不要求展開說明。
5.簡答題。簡答題一般是根據課程中的有關理論、觀點、方法原理等,直接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簡明扼要地回答。所提問題在教材、課件的“課程講解”中大多有現(xiàn)成答案?;卮疬@種問題,一要抓住要點,觀點明確,條理清晰;二要對每一要點進行簡明扼要解釋。
6.作圖分析題。作圖分析題是根據題目的條件繪出相應的經濟學圖形,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在繪圖中,要求做到圖形準確,描述簡概。注意不要把相似的模型混淆。
7.計算題。計算題要求學生能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將經濟學理論與高等數(shù)學的方法相結合,根據問題進行計算,步驟到位,答案精確。此題型的難度系數(shù)較高,要求列出計算公式和計算步驟。
8.論述題。論述題重點考查的是學生的理解與綜合分析能力,它要求學生既要有一定的深度思考能力,又要有分析與綜合能力。學生要緊密圍繞題目展開論述,要求論點清晰、觀點正確,論述充分。論述題的難度高于簡答題。
四、教材選用
(1)考試教材:《微觀經濟學》(第四版),葉德磊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參考教材:《微觀經濟學簡明教程》(第二版),尹伯成主編,格致出版社,2014年。
五、考試要點
導論
一、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識記:(1)經濟學產生的根源:稀缺性;(2)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特點:個量分析/邊際分析/均衡分析/實證分析與規(guī)范分析/個體利益最大化目標/理論多元化為發(fā)展特色
2.領會:(1)機會成本;(2)三大基本經濟問題: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為誰生產;(3)經濟體制;(4)經濟學的分類: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3.應用:微觀經濟學的功能與作用。
第一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一、需求
1.識記:需求、需求函數(shù)。
2.領會:(1)需求曲線與需求規(guī)律;(2)影響需求的主要因素;(3)個人需求與市場需求。
3.應用:(1)需求變動與需求量變動;(2)需求曲線的平移。
二、供給
1.識記:供給、供給函數(shù)
2.領會:(1)供給曲線與供給規(guī)律;(2)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
3.應用:(1)供給變動與供給量變動;(2)供給曲線的平移。
三、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
1.識記:彈性的一般定義,包括點彈性和弧彈性
2.領會:(1)需求的價格彈性;(2)供給的價格彈性;(3)需求的收入彈性;(4)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3.應用:(1)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2)互補品與替代品;(3)正常品與劣等品。
四、市場均衡
1.識記:均衡價格與產量的形成。
2.領會:均衡價格與均衡產量的變動。
3.應用:政策影響支持價格、限制價格,稅收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五、蛛網模型
識記:封閉式、發(fā)散式和收斂式蛛網模型的意義。
第二章 消費者行為
一、基數(shù)效用分析
1.識記:(1)效用和基數(shù)效用;(2)總效用和邊際效用。
2.領會: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2)消費者剩余。
3.應用:需求曲線的推導。
二、序數(shù)效用分析
1.識記:(1)序數(shù)效用論;(2)無差異曲線。
2.領會:(1)邊際替代率;(2)預算線及其移動。
3.應用:消費者均衡。
三、消費者均衡的變動
1.識記: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2.領會:(1)價格-消費曲線;(2)收入-消費曲線;(3)恩格爾曲線和恩格爾系數(shù)。
3.應用:正常商品、劣等商品與吉芬商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圖形分析。
第三章 不確定條件下的消費者選擇
不作具體的考試要求,只要了解“風險貼水”的定義。
第四章 生產與成本
一、短期生產函數(shù)
1.識記:(1)生產函數(shù)的定義;(2)短期生產函數(shù);(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2.領會:(1)各產量曲線之間的關系;(2)生產三階段的合理劃分與依據。
3.應用:邊際生產力遞減規(guī)律。
二、長期生產函數(shù)
1.識記:(1)等產量線;(2)等成本線;(3)生產的擴張:生產擴張線。
2.領會:(1)固定比例生產函數(shù)的等產量線;(2)生產的經濟區(qū)間。
3.應用:生產者均衡:投入的最優(yōu)組合。
三、生產的規(guī)模收益
1.識記:(1)規(guī)模收益(規(guī)模報酬);(2)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
2.領會:(1)規(guī)模經濟;(2)規(guī)模收益的三種情形:遞增、不變與遞減。
四、多種產品的最優(yōu)生產組合與范圍經濟
1.識記:(1)生產可能性曲線;(2)邊際轉換率;(3)等收入線。
2.領會:(1)等成本線與生產可能性曲線之間的區(qū)別;(2)范圍經濟。
3.應用:(1)規(guī)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2)產品的最優(yōu)生產組合
五、成本的定義及分類
1.識記:(1)會計成本;(2)經濟成本(機會成本);(3)固定成本、可變成本與沉沒成本;(4)短期成本與長期成本。
2.領會:(1)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2)正常利潤。
六、短期成本函數(shù)
1.識記:總成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平均成本;邊際成本。
2.領會:各種成本曲線和各成本變量的關系。
七、長期成本函數(shù)
1.識記:(1)長期成本函數(shù)的定義;(2)長期總成本與長期平均成本曲線。
2.領會:各種長期成本之間的關系。
八、成本的動態(tài)變化:學習曲線
1.識記:學習曲線。
2.領會:了解學習對于成本的影響。
*第五章 生產的主體:企業(yè)
一、企業(yè)的本質
1.識記:(1)交易費用;(2)企業(yè)與市場的關系。
2.領會:企業(yè)的本質。
二、企業(yè)的規(guī)模與邊界
1.識記:(1)成本與收益;(2)企業(yè)與市場的交易費用。
2.領會:代理成本。
三、企業(yè)中的企業(yè)家
識記:企業(yè)家的功能。
四、企業(yè)的行為與目標
領會:(1)邊際主義:利潤最大化;(2)經理主義:經理效用最大化;(3)行為主義:利潤最大化;(4)折中主義:利潤基本目標。
五、企業(yè)的權利與組織結構
領會:所有權結構/治理結構/融資結構/組織結構
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的價格與產量決定
一、概述
1.識記:(1)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2)市場需求曲線與廠商需求曲線。
2.領會:廠商收益:總收益;平均收益;邊際收益。
二、短期均衡
1.領會:均衡產量的決定:MR=MC。
2.應用:(1)利潤情況:盈利、保本、短期虧損三種(作圖分析及計算);(2)短期供給曲線。
三、長期均衡
1.識記:廠商與行業(yè)的長期均衡。
2.領會:行業(yè)長期供給曲線:成本不變、遞增、遞減行業(yè)。
第七章 完全壟斷市場的價格與產量決定
一、概述
1.識記:完全壟斷市場的特征。
2.領會:(1)完全壟斷市場的需求曲線與邊際收益曲線;(2)完全壟斷市場的原因。
3.應用:收益曲線與需求價格彈性: 邊際收益,需求彈性,MR與價格P的關系。
二、短期均衡
領會與應用:(1)利潤極大時的短期均衡(圖形及計算);(2)虧損為極小時的短期均衡(圖形及計算)。
三、長期均衡
1.識記:長期均衡條件。
2.領會:長期均衡與短期均衡的比較。
四、壟斷廠商的差別定價
1.識記:差別定價的目的及條件。
2.領會:差別定價的影響
3.應用:一級價格差別;二級價格差別;三級價格差別。
五、完全壟斷與完全競爭的比較
1.領會:(1)完全壟斷的缺點:產量、價格、激勵功能;(2)完全壟斷的優(yōu)點:技術進步與規(guī)模經濟。
2.應用:政府的價格管制:邊際成本定價與平均成本定價。
第八章 壟斷競爭市場的價格與產量決定
一、概述
1.識記:壟斷競爭市場的特征。
2.領會:廠商需求曲線。
二、價格競爭
1.領會:短期均衡:產量、價格與利潤。
2.應用:長期均衡:廠商數(shù)量及利潤。
*三、非價格競爭
領會:品質競爭/營銷競爭(廣告)的圖形與分析。
四、壟斷競爭市場的評價
領會:(1)壟斷競爭的缺點:產量、價格、銷售成本;(2)壟斷競爭的優(yōu)點:產品差別、多樣化、技術創(chuàng)新。
第九章 寡頭壟斷市場的價格與產量決定
一、概述
1.識記:寡頭壟斷市場的特征:既互相獨立又互相依存。
2.領會:獨立行動和相互勾結。
*二、獨立行動
領會與應用:(1)古諾模型;(2)斯威齊模型。
三、互相勾結
1.識記:卡特爾:統(tǒng)一價格。
2.領會:市場分配/價格領導。
四、各種市場類型的比較
1.領會:壟斷力的測定。
2.應用:不同市場的比較:廠商數(shù)目、產品、價格、利潤。
第十章 博弈論與競爭策略
一、博弈的基本要素與分類
1.識記:博弈的基本要素(以囚徒困境為例):參與者,策略,得益,均衡。
2.領會:(1)博弈的基本分類:合作與非合作;(2)單人、雙人與多人;(3)有限策略與無限策略;(4)零和、常和與變和;(5)靜態(tài)和動態(tài);(6)完全信息與不完全信息博弈。
二、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
1.領會:上策與納什均衡。
2.應用:極大化極小策略。
三、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
1.識記:子博弈精練納什均衡。
2.領會:重復博弈;序列博弈。
第十一章 要素價格與收入分配
一、要素市場供求的一般原理
1.識記:(1)要素市場特征;(2)VMP和MRP的區(qū)別。
2.領會:(1)要素市場的利潤極大化原則;(2)要素供求:完全競爭條件與非完全競爭條件。
二、工資的決定
1.識記:勞動供給曲線。
2.領會:(1)均衡工資與工資差異;(2)壟斷條件下的工資。
3.應用:勞動供給的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
三、利息和利潤的決定
1.識記:利息與利率。
2.領會:(1)利潤的決定;(2)利潤的特點與功能。
四、地租與尋租
1.識記:地租/轉移地租/級差地租。
2.領會:(1)準租;(2)經濟租;(3)尋租。
第十二章 信息不對稱的市場
一、信息不對稱與信息不完全
1.識記:(1)信息不完全市場的定義和原因;(2)信息不對稱的定義。
2.領會:(1)信息搜尋:定義,搜尋成本;(2)信息均衡點。(3)信息不對稱的市場分類。
二、逆向選擇與市場信號
1.識記:(1)檸檬市場;(2)逆向選擇的定義。
2.領會:逆向選擇對市場的影響。
3.應用:市場信號及其作用
市場信號/市場顯示/信號的甄別/信號的有效性
三、道德風險與委托—代理問題
1.識記:道德風險的定義。
2.領會:風險分擔機制。
3.應用:委托-代理問題和激勵機制。
*第十三章 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學
一、一般均衡理論
1.識記:一般均衡與局部均衡。
2.領會:瓦爾拉均衡模型/投入-產出模型。
二、社會福利
1.識記:福利經濟的社會目標。
2.領會: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定義和實現(xiàn)的三個條件。
3.應用:(1)埃奇沃斯盒狀圖;(2)增加社會福利的判斷標準;(3)公平與效率。
第十四章 政府的微觀經濟政策
一、微觀經濟政策的市場需求
1.識記:市場失靈。
2.領會:微觀經濟政策的含義。
二、微觀經濟政策的實施
1.識記:價格管制
2.領會:(1)外在不經濟: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2)外在經濟:社會收益與私人收益;(3)公共產品:非排他性與非競爭性;(4)準公共產品。
3.應用:社會福利政策:洛倫茲曲線與基尼系數(shù)。
三、公共選擇
領會:公共選擇的規(guī)則與政府干預的缺陷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