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近期,媒體發(fā)布的一份“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一舉曝光了國內210所不具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涉嫌非法招生和網絡詐騙的虛假高校。數量如此之多、招生如此猖獗的虛假高校,讓公眾著實吃了一驚。
盡管每年都有許多虛假高校遭到曝光和整頓,新的虛假高校卻依然不斷涌現出來。虛假高校為何屢禁不絕?正是當下人才市場中過度重視學歷的觀念,一些考生和家長對學歷的狂熱追捧,為虛假高校營造了生存土壤。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專家學者在呼吁社會警惕“唯學歷論”的危害,但即便如此,近年來人才市場對學歷的要求還是水漲船高,以至于學歷成了許多求職者邁不過去的一道坎。一方面,高校的擴招使得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數量激增,在客觀上抬高了人才市場對就業(yè)者的學歷期望;另一方面,許多用人單位迷信學歷,將學歷等同于能力,進一步強化了“唯學歷論”的市場導向。
在一些單位的招聘之中,不同學歷的人根本無法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競爭,高學歷者即便在筆試、口試中分數較低,也能以學歷戰(zhàn)勝分數較高的低學歷者。而在更多的情況下,低學歷者甚至被直接剝奪了參與競爭的資格。而且在大多數企業(yè)中,就算學歷較低者通過自身努力獲取了一份理想工作,其薪資待遇也依然要被同等職位的高學歷者壓上一頭。種種現象,都讓學歷的價值在人才市場中極度膨脹。
在學歷獲得遠超其實際價值的“含金量”時,自然會有人動起“販賣學歷”的歪腦筋。虛假高校便應運而生。這些虛假高校抓住了許多考生、家長追捧學歷的心理弱點,非法獲利,而不少受騙的考生和家長對此也“心甘情愿”——只用花錢就能取得高學歷,豈不快哉?在這種情況下,虛假高校自然屢禁不絕。
問題:
結合材料,談談如何遏制虛假高校盛行的亂象?
要求:有針對性、具體可行、邏輯清晰、不超過200字。
【解析】
要遏制虛假高校盛行的亂象,必須要先從觀念層面做出改變,不再為其創(chuàng)造生存的土壤。用人單位有必要扭轉“唯學歷論”的錯誤導向,建立更加先進合理的人才評估觀念。同時,考生與家長也應該轉變思維,認真審視自己的真實需要,而非陷入對學歷的迷信之中。從自身情況出發(fā),腳踏實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夯實自己的基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