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生活應在客觀理性中發(fā)展
來源:易賢網 閱讀:977 次 日期:2017-02-09 14:44:32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手機生活應在客觀理性中發(fā)展”,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3G時代的來臨使得智能手機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們通過手機接收時訊、問候親朋、完成交易支付……智慧生活占據工作、學習、社交的方方面面。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手機成癮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人們在享受手機帶來的各種便利的同時,應當正確客觀認識“手機生活”,讓其在客觀理性中發(fā)展。

手機的產生和高速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與人相互間的溝通,提升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進度。但也帶來了相應的負面影響:國內手機廠商為占據市場份額,以性價比占據中低端市場,研發(fā)的手機延續(xù)“微利走量”路線,并不注重其高端品牌形象的提升。研發(fā)的2G手機也主要是面向農村市場和印度非洲等文盲率較高的國家。而以國外各大品牌研發(fā)為主的智能手機使得人們的專注力縮短,帶來各種社會誘惑,簡化人們的溝通過程,并沖擊到部分實體產業(yè),且以手機為載體的黃色短信、騷擾電話不斷滋擾著人們的生活。

手機生活應在客觀理性中發(fā)展。盡管國內廠商搶占了中低端市場的大片江山,但根據賽諾數據,國內智能手機出貨占比上升幅度已十分有限。市場增速的迅速放緩,需要國內手機廠商改變以往“微利走量”路線,專注于對手機系統(tǒng)和高端品牌的研發(fā),拓寬銷售渠道和銷售面。搶占先機,占據有利的市場份額。研發(fā)針對國民的手機系統(tǒng)和軟件,使得國外智能手機不再成為我國國民生活的主導。

手機生活應在客觀理性中運用。因為手機帶來的便捷和快速,使得智慧生活充斥了人們的各個方面,大到醫(yī)療、教育領域的服務,小到短信、語音和聊天。手機和人類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親密關系”。我們在享受手機便利的同時,必須理性劃分手機生活的各個部分。對于像獲取資訊、交易支付、網上訂單這些省時省力的方面大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來完成,但是聊天、問候等情感交流,還是應該回歸傳統(tǒng)。人類的交流是一項復雜、豐富、需要技巧的過程,情感的增進隱藏在不經意的手勢和眼神中,這是智能手機所無法代替的。

技術帶來了便捷,但便捷并不意味著自由。人們應該掌握技術,而非被技術所掌控。手機的發(fā)展需要客觀理性,同樣,人們對于手機的運用也應當客觀理性。手機生活只有在客觀理性中才能越走越遠。

簡評:

題目要求結合給定語句,圍繞給定主題,依托材料,根據題目其他具體限制性要求撰寫申論文章。在讀題時,應注意的是:題目中給定語句表明的意思是手機帶來的交流方面的問題,所以,在文章寫作過程中,應結合材料素材,反映出這一問題。同時,也應體現“喜憂參半”,辯證地看待手機帶來的生活的雙重改變,體現帶來的積極影響和不良影響兩大方面的影響。值得肯定的是:本文觀點明確,思路清晰,導入主題后明確了總論點,肯定了成就,提出了見解,所述內容有理。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

第一,未能充分結合材料素材全面地展現手機生活現狀、突出問題。所提的“應當正確客觀認識‘手機生活’,讓其在客觀理性中發(fā)展”不應只是針對一筆帶過的手機成癮問題,還應結合手機通訊軟件代替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并開始蠶食著人們之間的感情,手機中不良信息泛濫,影響健康生活等問題進行補充,為后文提出對策提供更充分有力的必要性支撐。

第二,重心不突出??傉擖c是要客觀認識和理性發(fā)展手機生活,但是,如何客觀認識和理性發(fā)展,需要從模擬行政立場進行探討。這就要求針對問題,運用模擬行政職能來解決。如:立足宣傳教育,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合理利用手機,體現宣傳教育的作用。此外,還應從完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手機網絡環(huán)境方面進行探討,而不是僅從個人立場進行思考。這就要求端正寫作立場,加強對模擬行政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以提升文章的思想性。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手機生活應在客觀理性中發(fā)展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相關閱讀申論考試資料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lián)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