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有人說過不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來看待,這是必然的,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我認為在教學中應當把學生們分類對待也就是分成“三六九等”來處理。這種分類是不同于俗套中的,我們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制定科學而且合理的教學目標,發(fā)揮好導向和激勵的作用。我們的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并且每個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理解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也有較大差異。因此,課堂教學應實行彈性分層目標。
例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我曾經(jīng)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90分以上的學生在全部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我應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都得到較大提高。70分到90分的學生重點以把握教材內容為主,力爭不存在缺、漏、忘、記憶混亂等現(xiàn)象,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70分以下的學生以把握基礎知識為主,適當補充一些內容,我的教學以提高這部分學生學習愛好為主,提高學習信心,激發(fā)潛能,有所提高和突破。
一、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分層主要是針對教師的教學方法而言,即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即使教學內容相同,教師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具體來講,教師在講授教材內容時應從最低點起步,分類指導,做到“分合”有序、動靜結合,并分層設計練習,分層設計課堂問題,分層布置作業(yè),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各得其所。
例如我在教學閱讀課文時,按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出示不同的教學目標,對各單元的單詞、詞組、課文以及練習進行了目標分解,要求C層次的學生就文章細節(jié)、事實等回答那些可以從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教師進行回憶性提問,即利用事實性問題,讓學生追憶學過的基本內容;要求B層次的學生回答一般難度的問題,如中心思想或事情的前因后果等。這類理解性問題旨在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要求A類學生回答有關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隱含意義等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
我覺得在進行分層教學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提問中,我們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的需要,明確提問的對象和目的,設法推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
二、課后練習和作業(yè)分層
為了促進每一位學生的提高與發(fā)展,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內容,老師還要給學生布置一些練習題。練習的設置和選擇要考慮不同水平學生的實際情況,既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題,又要有面向學有余力學生的提高題,讓每位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主選擇相應層次的練習,并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學生有了自主權,就會更加樂于表現(xiàn)自己。
比如,我對課堂作業(yè)的要求是:A層通過寫作、閱讀理解練習來鞏固所學語言。B層通過造句、填空、復述課文等形式來鞏固所學內容;C層以抄寫、朗讀、記憶為主;課后布置的作業(yè)也分類為A、B、C三個層次,遵循“兩部三層”的原則?!皟刹俊笔侵妇毩暬蜃鳂I(yè)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三層”是指教師在處理練習時要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題,以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究性問題。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這樣可使A層學生有練習的機會,B、C兩層學生也有充分發(fā)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評價分層
評價標準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應當把評價作為手段,以此來促進教學和學生的發(fā)展。我們在對學生決心評價時,既要關注結果,又要關注過程。為了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可以在課堂問答、作業(yè)練習上分出層次,讓學生自主選擇;或者在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了同一問題時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讓他們都有體驗學習成功的機會。這樣就能及時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的教學目標的層次,激勵他們向更高層次的目標發(fā)展。
總之,我認為分層教學能盡可能實現(xiàn)“人人有事做,人人在做事,人人有成功”,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活學樂學的氣氛,使學生在自然和諧的境界中成長,使學生素質得以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更多信息請查看工作總結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