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建文明縣城 建設美麗**
--**縣2012年文明縣城、文明單位創(chuàng)建工作總結
2012年,**縣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工作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四個重在”,緊緊圍繞文明縣城創(chuàng)建活動,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不斷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和諧程度,取得了顯著成效。
**縣城市建設情況簡要介紹
近年來,**縣大力實施“工業(yè)興縣、福民強縣”發(fā)展戰(zhàn)略,以城市提升攻堅戰(zhàn)為載體,按照“對接洛陽、融合發(fā)展”的思路,強力推進“一河三區(qū)”建設,加快推進伊河景觀水系和濱河新區(qū)、舊城區(qū)及拓展區(qū)建設,實現了“一河三區(qū)”的良性互動。目前,城市建設快速發(fā)展,供排水、電力、燃氣、暖氣、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星級酒店投入運營,住宅小區(qū)拔地而起,精品樓盤應運而生,文化公園星羅棋布,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不斷提升,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加優(yōu)美。
(一)突出濱河新區(qū)建設,新區(qū)框架不斷拉大。按照“開工項目抓進度,擬建項目抓開工,謀劃項目抓招商”的工作思路,強力推進濱河新區(qū)建設。一是狠抓道路建設,五縱十六橫的新區(qū)路網結構初步形成。投資6億元、長14.5公里的濱河大道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5億元,其中,濱河大道一期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3億元,主車道、路燈安裝、兩側綠化全部完工,正在進行機非隔離帶綠化和人行道鋪設。二期工程西側主路面已基本完成,東側正在進行路基施工。20條長21公里的路網工程整體進展順利,其中,志遠路、周城路、商都路、新鵬路、張莊路、高科路等6條道路竣工通車;龍騰路、北環(huán)路、大鵬路、志高路、長青路、荊山路、高新九路、高新四路、高新六路、五橋大道等10條道路開工建設,正在進行雨、污管網、結構層施工,順城街、飛鵬環(huán)路、羅村路、高新二路等4條道路正在進行附屬物拆遷。二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入駐新區(qū)辦公步伐。行政中心(立奇商廈)完成投資1.2億元,地下兩層主體結構已完工,正在進行地上一層施工。行政主樓地面附屬物賠償已完成,正在進行物探。公安大樓正在進行地上主體工程施工。人防大樓正在進行基礎開挖,郵政大樓地面附屬物補償已完成,正在進行設計。污水處理工程完成了選址和勘測定界。三是狠抓樓盤開發(fā)建設,不斷繁榮新區(qū)房地產市場。續(xù)建、新建小區(qū)共16個,規(guī)劃建設面積230余萬平方米,總投資43億元。其中,續(xù)建小區(qū)8個,規(guī)劃建設高層52棟,建筑面積112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0.5億元,開工43棟,其中,20棟主體已封頂,9棟正在進行10層以上主體施工,5棟正在進行10層以內主體施工,9棟正在進行基礎施工;新建小區(qū)7個,規(guī)劃建設面積120萬平方米,總投資22.8億元。目前,盛世陽光、龍鳳御花園、立奇小區(qū)等3個小區(qū)開工建設,龍舜小區(qū)、融匯小區(qū)、中中國際等3個小區(qū)土地掛牌已結束,方案設計已完成,利爾小區(qū)正在進行前期設計;投資13.5億元占地1000畝的龍門一號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5億元。四是其它項目加快推進。投資2.4億元、占地120畝康師傅礦物質水項目主廠房已建成,設備正在安裝調試,兩棟高層開工建設。投資23億、占地500畝的動漫產業(yè)園項目動漫展示大廳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圍墻已完成70%,研發(fā)區(qū)內兩幢大樓已開工建設。投資2.2億元、占地50畝青島啤酒豫西物流配送中心項目智能倉庫庫頂彩鋼瓦安裝已完成,正在處理超市地基。投資1.4億元,占地136.6畝的中等職業(yè)學校新校區(qū)6幢建筑正在進行緊張施工,秋季可具備招生條件。
(二)突出一水三橋建設,提升新區(qū)建設品位。以伊河水系和三座伊河景觀大橋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拓展城市框架,實現伊河兩岸對稱發(fā)展,提升新區(qū)建設整體形象和水平。投資3億元的伊河水系堤防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520萬元,占總工程量的40%,預計6月底主體工程完工,綠化工程正在進行;3號橡膠壩開始施,1號橡膠壩設計已完成。投資3.6億元的景觀大橋相繼開工建設,其中,志遠橋、伊龍橋累計完成投資3500萬元,其中,志遠路橋完成灌注68根,西側引線雨、污水管鋪設已完成;伊龍路橋累計完成投資1960萬元,完成灌注49根,東西引線正在進行雨、污水管及路基處理;高新四橋正在進行地質勘察。
(三)突出老城改造,城市內涵不斷提升。實施舊城改造項目17項,總投資17億元,其中,續(xù)建項目5項,總投資4.07億元,完成投資1.87億元;新建項目12項,總投資13.38億元,完成投資0.9億,涉及拆遷10.34萬平方米,完成拆遷6.14萬平方米。一是狠抓舊城區(qū)房產開發(fā)。共實施舊城區(qū)房地產開發(fā)項目6項,總投資9.3億元,其中續(xù)建項目2項,計劃投資3.21億元,完成投資1.25億元。新建項目4項,總投資6.1億元,完成投資0.7億元。二是狠抓城中村改造。共安排城中村改造項目9項(新型社區(qū)4項),每個項目由一名縣領導、一個縣直單位分包,正在進行拆遷、規(guī)劃、建設等工作。三是狠抓城區(qū)道路建設。文化路、八一路向北延伸工程大頭落地。振興路、鶴鳴路向西延伸、酒城路向北延伸、五環(huán)路工程開工建設。文化路向南延伸正在進組織招投標,志遠路正在組織拆遷。四是路燈改造、管網改造。重點實施縣城6條道路路燈改造提升,預算資金800萬元,正在與開發(fā)商協商。供熱管網改造總投資1.17億元,主要建設三電廠至縣城供熱輸送干線,伊龍路、人民路、志遠路和周城路供熱管網及配套換熱站,豫港大道配套換熱站等,正在與太平洋公司洽談投資事宜,預計6月底前開工建設。
(四)突出城市創(chuàng)建,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以創(chuàng)建國家衛(wèi)生園林縣城為載體,進一步加大了縣城精細化管理力度,縣城人居環(huán)境不斷改善。一是加強店牌廣告治理。對文化路、人民路沿街1812家門店進行了登記造冊,對不符合標準的門店招牌進行了統計治理。二是加強早餐車、報刊亭及臨時設施整治。對拒不按規(guī)定時間撤離城市道路的4輛早餐車依法予以暫扣。四是加強市政環(huán)衛(wèi)設施建設。開工建設連體垃圾中轉站及公廁2座,建成1座,修補城區(qū)路面4000余平方米,更換道磚、道牙2200余平方米。四是加強城區(qū)綠化管理。對伊龍大道、新鵬路等花帶進行了補植補栽,補栽各類栽喬木400余株、花灌木16000余株、牡丹6900余株。五是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城區(qū)13個臨時攤位經營處擺放整齊、干凈有序。重新規(guī)劃建設30余塊便民公共信息發(fā)布欄。糾正、治理亂堆亂放等違法違章行為2700余起,清除各類小廣告16000余條(張),更換窨井蓋12個,市容市貌進一步好轉。
三、著力打造和諧縣城
文明是城市之韻,和諧是城市之基。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構建文明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是廣大市民對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內在要求。在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中,我縣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打造“和諧縣城”。
一是營造全方位育人氛圍。廣泛深入開展現代公民教育活動,制訂印發(fā)《蕉嶺縣文明公約》、《蕉嶺縣文明用語》、《蕉嶺縣文明守則》等,讓廣大市民明確做一個現代文明市民的基本要求。并先后編輯出版《秀麗文明新蕉嶺》、《文明譜》、《探索與實踐》等書籍,讓廣大市民在參與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走向文明。采取巡回宣講、文藝巡演等形式扎實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qū)。充分利用縣有線電視臺和“中國·蕉嶺”、“蕉嶺宣傳”、“蕉嶺視窗”等網站,開設“知榮辱,樹新風”、“紅綠燈”、“文明風采”等專題欄目,大力弘揚先進典型,鞭撻不文明行為,努力營造講文明、樹新風的濃厚氛圍。扎實開展創(chuàng)建文明單位、文明行業(yè)、文明企業(yè)、文明學校、文明醫(yī)院、文明鎮(zhèn)(村、戶)、文明經營戶、消費者滿意一條街、無假貨示范店、文明社區(qū)、五好家庭等“文明在蕉嶺”系列競賽活動,以及開展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扶貧幫困尤其是扶貧助學等公益服務活動,使熱心助人、扶危濟困、回報社會日漸成為廣大群眾評判人生價值的標準,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廣泛認同。
二是挖掘和豐富城市文化。城市的本質是文化,文化是城市之魂。蕉嶺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歷代英才輩出,孕育出丘逢甲、羅福生、林修明、謝晉元、丘成桐、丘應楠等一大批杰出人物。蕉嶺又是著名的臺鄉(xiāng),全縣“三胞”約56萬人,其中臺胞46萬人,是蕉嶺現有人口的兩倍多。我們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人文優(yōu)勢,注重維護好歷史傳承,留住城市的文化命脈,著力弘揚抗日保臺志士、詩人、教育家丘逢甲,抗日英雄謝晉元等人物事跡,加強文物保護,挖掘文化資源,以名人故居為載體,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使之成為廣大群眾培養(yǎng)愛國情感的陣地、青少年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為了讓先進文化走向大眾,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文化發(fā)展成果,我縣在近年來抓好文化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按照“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多方投入”的原則,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大力發(fā)展企業(yè)文化、社區(qū)文化、校園文化、廣場文化,不斷豐富文化活動內容,使城市文化顯示出勃勃生機。從2003年起,在龍門廣場每周六電影公影、周日群眾舞會、重大節(jié)日大型文藝演出活動,已整整堅持了近5年;老年腰鼓隊等民間藝術團體自發(fā)組織的激情廣場文化活動如火如荼;全民健身活動廣泛興起,每天鍛煉一小時,已成為普通市民的日常習慣。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匯成和諧的盛世樂章。
三是塑造整潔有序的城市形象。城市化的過程,不僅是城市規(guī)模擴大、功能完善、人口集聚等有形的變化過程,更是廣大市民擺脫陳規(guī)陋習,走向文明的無形變化的過程。我縣堅持以人為本,以環(huán)境為中心,立足于城市管理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法制化,致力營造整潔、有序、文明、優(yōu)美的城市環(huán)境。扎實開展城區(qū)“六亂”(亂擺、亂賣、亂停、亂放、亂搭、亂掛)整治,做到“四歸”(攤位歸線、經營歸店、車輛歸點、廣告歸欄),切實解決好街道市容混亂、占道經營等問題。實行上門服務收集垃圾制度,從源頭上堵住了住戶、門店、企業(yè)、單位的生活垃圾往街道亂丟、亂放的現象。投入200多萬元建成標準化的垃圾填埋場,對垃圾做到日清、日運、日處理。做好城區(qū)清掃保潔工作,采取分段個人承包責任制,每天實行兩大掃兩保潔,管理人員分工負責進行早、午、晚檢查督促,保證了路、街、巷道的全天候整潔。建立良好的城市管理宣傳教育機制,加強正面引導,褒揚好市民、好習慣,激發(fā)廣大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熱情,努力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識、環(huán)境意識、衛(wèi)生意識、文明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引導市民提高素質、爭做文明市民。
四是構建平安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公共秩序與安全是衡量城市文明進步與發(fā)展的主要指標之一。近年來,我縣在加快經濟和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同時,更加關注民生民利,更加關注社會和諧。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生活保障和住房難、行路難、看病難、讀書難、飲水難等民生問題。創(chuàng)新聯系群眾的渠道和方式,實行鎮(zhèn)村干部“家訪”制度,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建立聯調、聯防、聯勤、聯治、聯創(chuàng)“五聯”工作機制,完善群防群控群治網絡,防范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查禁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全面推進平安蕉嶺建設,實現了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安定,成為全省社會治安最穩(wěn)定的地區(qū)之一。
更多信息請查看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