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個代表”思想解讀黨史
來源:易賢網 閱讀:1077 次 日期:2014-12-24 17:29:58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用“三個代表”思想解讀黨史”,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三個代表”思想從黨的建設角度對黨的近80年歷史經驗作了最新總結

長期以來,我們是怎樣認識黨的先進性呢?往往是從階級與政黨、階級性與人民性的關系這個視角來論述,比較多地是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這樣說對不對呢?沒有錯;在處于跨越千年世紀的今天,我們國家的外部環(huán)境和自身面貌都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并面臨新的機遇和嚴峻挑戰(zhàn),這就感到需要有新的補充。因為對黨的先進性的認識,既要有一般性的要求,還要有同黨在各個時期具體歷史任務相聯系的特殊要求。新時期的黨的建設,必須置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對黨的先進性的認識,必須同當今世界生產力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發(fā)展方向相聯系,必須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承擔的歷史任務相聯系,必須同中華民族在21世紀實現現代化的奮斗目標相聯系?!叭齻€代表”思想相對于傳統的“一個代表”而言,更具時代精神,更能說明黨的先進性的完整性。

當然,這不是說,長期以來的“一個代表”說法沒有包括另“兩個代表”的意思。在黨的十五大通過的黨章中,講黨在現階段的總任務時,論述了應當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容,可視為涵蓋了另“兩個代表”之意。但是,像江澤民同志這樣明確地將一個“忠實代表”擴展為三個“忠實代表”,并將三個“忠實代表”并列提出,這不僅在我們黨的歷史文獻中是第一次,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黨建學說史上也是第一次。“三個代表”思想是從加強黨的建設方面提出的,但是它不僅僅是黨的建設理論。江澤民同志的“南方談話”代表了一種與時俱進的新的思路、新的觀念,是一個統領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全局性的理論?!叭齻€代表”思想對黨的先進性的新認識,從黨的建設角度對黨的近80年歷史經驗作了最新總結。

從黨史上的輝煌與挫折看“三個代表”思想

中國共產黨近80年的歷史分為三個大的階段,有五度光耀世界的偉大輝煌,也發(fā)生過四次嚴重挫折。近80年的歷史經驗證明: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創(chuàng)造輝煌的業(yè)績,根本原因在于黨堅持了“三個代表”思想;在探索著前進的道路上犯的嚴重錯誤,歸根結底也還在于違背了“三個代表”思想。

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第一個大的階段是28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為什么要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相對于此前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而言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致命弱點,說到底,就是缺乏“三個代表”的領導力量,因此革命不能勝利。黨的二大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并通過了建立民主的聯合戰(zhàn)線的決議。這是早年的中國共產黨運用先進的思想理論分析中國的國情,制定正確的政策和策略的一個典范。它較好地體現了“三個代表”。在這樣正確的思想指導下,黨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使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獲得了勝利。20年代中期的大革命首次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yōu)勢和組織優(yōu)勢,使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有了比較實際的了解。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首度輝煌業(yè)績。

但是,革命的道路不是筆直的。盡管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要努力成為“三個代表”,但在革命的征途上,它在某個時期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不一定都能符合“三個代表”思想。大革命后期的右傾機會主義和30年代前期的“左”傾機會主義,就沒有能把先進的思想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解決革命的具體問題,在對革命形勢、革命性質、革命對象、革命動力、革命策略等一系列問題的認識上犯了錯誤,實際上也就違背了“三個代表”,因而使革命遭受了兩次嚴重挫折,特別是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差一點斷送了中國革命。在遵義會議以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逐漸形成,先后在軍事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思想路線上實行撥亂,進一步搞清楚了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掌握了統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三大法寶,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總路線,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偉大理論。

毛澤東同志著作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三個代表”思想,是他對新民主主義革命規(guī)律有了正確認識的折射,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成熟性的反映。正因為如此,就有了一整套正確的方針政策,從而領導中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接連創(chuàng)造的第二度和第三度輝煌。

從“三個代表”角度反思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歷史

從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29年,是中國共產黨近80年歷史的第二個大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歷史主題是解決怎樣由新民主主義轉變?yōu)樯鐣髁x和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兩個問題。前一個問題解決得比較好,后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好。從“三個代表”角度來反思這段歷史,前者的實踐比較好地體現了“三個代表”思想,后者的實踐則沒有如愿地體現“三個代表”思想,在一個時期甚至違背了“三個代表”思想。

前一個問題主要是新中國成立后頭八年解決的。前三年,在全國范圍全面建設新民主主義取得了顯著成就。隨后,根據黨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在大規(guī)模地開展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的同時,也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已占絕對優(yōu)勢,三大改造的任務提前基本完成。到1957年底,作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開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各項指標也都超額完成。但是,有一個好的開頭,并不能保證建設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過程都一帆風順。黨對革命的規(guī)律認識清楚了,并不等于對建設的規(guī)律能很快掌握。在探索中國自己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先后發(fā)生了兩次嚴重挫折。這就是三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帶來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三年大困難;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十年浩劫。那么,這段曲折歷史與“三個代表”是什么關系呢?就毛澤東同志而言,他在主觀上無疑是想堅持“三個代表”的。但是,什么是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他在理論上對這些問題的有些方面沒有搞清楚。因而,在主觀愿望上堅持與主要由他決定的大政方針政策能否“代表”,則不是一碼事。發(fā)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本意,是想促進生產力的大發(fā)展。但是由于大搞群眾運動,不講科學,不尊重客觀經濟規(guī)律,結果造成國民經濟的大破壞。發(fā)動“文化大革命”,本想使社會主義事業(yè)健康發(fā)展,使黨更能忠實地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理論”指導下進行的“文化大革命”,其結果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這完全不符合“三個代表”思想。

新時期輝煌成就的取得與“三個代表”

我們黨近80年歷史的第三個大的階段,是從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直到現在的二十多年。鑒于過去犯錯誤的根本原因在于: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有嚴重失誤。因此,解決這個問題就成了并將繼續(xù)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的主題。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開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經過對我國面臨的世界形勢和時代主題的科學分析,經過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鮮經驗的不斷總結,同時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以及其它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的認真反思,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二十多年來,我們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進入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又一個中興盛世。這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的第五度輝煌,也是迄今時間最持久、影響最深遠的輝煌。這段輝煌還會繼續(xù)發(fā)展下去。

回顧黨的近80年歷史,不難看出,在三個大的階段中,我們所處的這個階段,盡管也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是沒有發(fā)生像前兩個階段有過的那樣大的曲折反復,沒有犯那樣全局性的大錯誤。相比較而言,人民付出的犧牲少多了,國家出現的動蕩少多了。為什么會有這樣好的局面呢?說到底,又不能不涉及“三個代表”思想。近二十多年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制定并不斷完善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改革開放的各項政策,是努力體現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真正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國家發(fā)生巨大變化,社會獲得全面進步。

“三個代表”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根本問題

江澤民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提出“三個代表”思想不是偶然的。鄧小平理論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科學水平。在十五大,以黨章形式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明確提出在實踐中繼續(xù)豐富和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鄧小平理論,是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志的莊嚴歷史責任。

充滿巨大希望的新世紀正向我們走來,我們黨不能不經受新的考驗。正確應對國際國內的新問題,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取決于我們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都十分重視加強黨的建設。十多年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許多重要決策和部署,從嚴治黨,標本兼治。在繼續(xù)加大力度治標的同時,更要強調治本。提出“三個代表”,就是治本的一個重要思路。

鄧小平理論的各個方面都需要在實踐中繼續(xù)豐富和發(fā)展,尤其是黨的建設問題。既然鄧小平同志初步地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那么,江澤民同志在毛澤東、鄧小平的豐富的“三個代表”思想資源的基礎上,作出“三個代表”的明晰概括,則是要進一步回答“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根本問題。鄧小平同志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問題的回答,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開拓了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新境界。同樣可以說,江澤民同志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的問題的回答,深刻地揭示了黨的本質,把對黨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境界。這正是十五大所企盼的對鄧小平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更多信息請查看哲學范文

更多信息請查看哲學范文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用“三個代表”思想解讀黨史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