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老師短信,知道還可以交時,我就又重寫了一遍,這才算真正的期末總結了。能和老師分享我的收獲我很開心。與老師相處的一學期,我很開心,收獲頗多。
回首高考到報考,真是不堪的經歷??!高考成績平平,擋住了我邁向西醫(yī)院校大門的道路,便選了中醫(yī)這門學科,想來也是本碩連讀啊!初來學校,已是大二,滿心失望。由于以往只為分數(shù)而學習,對中醫(yī)的了解又少之又少。預習中基課本,有種痛不欲生的感覺,所以之后中基課上會周公便成理所當然了。當時不僅是對中基課的恐懼,更多是對未來的茫然??偸秦焼栕约焊咧袨槭裁床辉倥σ恍?。后來的一次老鄉(xiāng)會,我挖苦自己上課睡覺,學姐一臉認真的教育我中基課很重要。那日的快樂早已煙消云散,學姐的話卻讓我記憶猶新。
從那以后,無論我有什么事情,不管別人做什么,我都認真聽每節(jié)課,自己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剛開始聽老師的課,還是容易順著學西醫(yī)的思維,講到那個臟腑,還是愿意想它們的形狀、位置、是哪個系統(tǒng)的等等。只能硬著頭皮聽,下課去看。漸漸地,發(fā)現(xiàn)能理解其中一些含義。不過,還是愿意和西醫(yī)作比較。后來便可以融入老師的課堂,但還是知識太少,好多名詞分不清,就像肝風內動、肝陽上亢、肝火上炎之類的,感覺很亂,類似于辨證求因的中醫(yī)探病因的方法也讓我很困擾,為什么陰邪傷陽氣,陽邪卻襲陽位呢?為什么陽邪不去襲陰位呢?說六淫是太過的六氣,因為使人致病才叫六淫,那疾病是因為六淫導致的呢,還是人的體質原因,還是六氣中夾有病菌之類致病因素而使人治病呢,還是所有的都需綜合起來?這些都沒問老師,我想有一天我會在書中找到答案的。不過也挺羨慕那些下課問老師題的同學,他們一定學得很好。
老師布置的第三個作業(yè)要求給老師提些建議,但我沒覺得老師那里講得不好。也許老師認為我沒說實話。但我覺得老師講得很好。而且我認為,有些事情好,就要讓他知道。老師課堂上講得怎么樣,學生要反饋給老師。而且老師了解學生吸收的好,就可以延續(xù)這種方法,讓更多學生受益,不是很好嗎?
很喜歡老師面對我們的那種坦誠,感覺像朋友一樣,看課本的時候心情也就愉悅了。記得老師向我們推薦了許多書,說實話,我都沒看,捧著書看不進去,應該是定力不夠,我想我以后會看的,還是先讓這學期所學沉淀沉淀再看吧。在課堂上,老師總是有意無意強調經典古籍的重要性,而且要背下來。我倒是在看《內經》和《本草綱目》,也覺得很有意思,看不懂的就跳過了。不過還是遇到了困難,例如長句子不知在哪停頓,有些字古漢語字典沒有查到,有些詞不知具體指身體哪里等,而且提到背誦可真是難倒我了。
回想這一學期,學是學了,還是覺得沒學到點子上。但這學期最大的收獲是讓我體味了“溫故而知新”的真理,每次拿起中基書,讀完都感覺有一點新發(fā)現(xiàn),也許認真地、反復讀《內經》也會這樣吧,因為只粗略讀了一遍,感覺像在偷窺古人的思想。很喜歡古人在談論醫(yī)術時,與自然、社會聯(lián)系起來,讓人覺得很有哲理,有韻味,學起來也容易一點。這樣也激發(fā)了我這個歷史盲惡補中國歷史的欲望。開學之初,讀了《論語》就覺得現(xiàn)在的中國人少了些什么。感覺還是教育上出了最基本的問題,以前也聽老師批評過中國教育的片面性,上了大學深有感觸,我覺得自己知識面過于狹窄,處理事情心理素質差,責任感不強,學習過于被動等等,改正缺點的過程艱難又漫長,我想,大學七年,我應該能做到自己想成為的摸樣。
呵呵,和老師分享了我這學期的成長與學習,很開心。
你的期末總結內容不少,涉及到的問題也很多,看來對我這份可交可不交的作業(yè)很重視呢,還又重新寫了一遍才交,應該表揚的是吧?而且你的字很工整,希望日后開處方也一樣,不要寫成誰也認不得的天書,那就不是很好了。
更多信息請查看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