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速遞】
2016年初,國家啟動“雙一流”戰(zhàn)略,教育國際化成為重要標桿:到2020年,我國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
【深度解讀】
推動教育開放,首先意味著對市場開放,讓民辦教育活起來。改革開放后市場上興起的民辦教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但是進入21世紀后,民辦教育因為種種原因發(fā)展停滯。全國民辦學校萎縮、骨干教師流失的情況比較普遍。
推動教育開放,也意味著對社會開放,把各界精英請進來。這也是規(guī)劃建議中提出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必須認真解決的問題。大學正因為有大師才成其為大學。如果文化精英不到大學去,大學永遠沒有希望。大師需要大學,需要有更多機會傳播和豐富自己的思想;大學也需要大師,需要借大師之力培養(yǎng)高端人才。
對國際開放,則意味著教育的“請進來”和“走出去”?!罢堖M來”,加大國際合作辦學力度,讓國際優(yōu)秀教育資源在中國匯聚,成為中國的智力資源之一。“走出去”,通過吸引外國學生來華留學,通過各種交流活動,讓中華文化走出去。
【對策措施】
一是國際化包括“引進”和“輸出”雙向過程。從本質(zhì)上說,教育國際化歸根到底就是在經(jīng)濟全球化、貿(mào)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國內(nèi)”和“國際”兩個教育市場,優(yōu)化配置本國的教育資源,搶占世界教育的制高點,培養(yǎng)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高素質(zhì)人才。
二是教育國際化再也不能停留在表面,無論是課程、項目還是院校合作,尋找到“請進來”與“走出去”之間的平衡才能在新形勢下平等互利,對接“有軌”,達到共榮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