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12月,四川省統(tǒng)計局對成都、綿陽等9個城市進城務工人員調查顯示,53.8%的受訪者不愿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zhèn)戶口。
當前,全國城鎮(zhèn)化率已接近55%,但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不足4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率,就是要著力打破農民進城的種種體制障礙,讓他們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戶”。
【綜合分析】
從經濟角度分析,農民工不愿農轉非是由于:
一是覺得城市生活成本高,尤其是買不起房;
二是不愿放棄農村的土地承包權;
三是認為農村戶口與城鎮(zhèn)戶口差別不大;
四是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支撐。
可見,53.8%的進城務工人員,不愿“農轉非”,既想在城市落戶,又不愿意放棄農村戶籍,這是一種糾結的心態(tài),也是他們內心情感的真實反應。一方面,他們難舍故土情結,視農村為自己的“根據地”;另一方面,他們“挺進”城市,竭力占領屬于自己的一塊“陣地”,一旦“陣地”失守,便返回“根據地”,重新過上“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雖然日子清貧,卻有地可耕,溫飽無恙。
文化融入是影響“農轉非”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對策措施】
引導農民工“農轉非”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有賴于打“組合拳”。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農民工進城落戶的后顧之憂;加快土地流轉,推進規(guī)模農業(yè);鼓勵城市房產商降價“去庫存”,讓部分農民工買得起房等等。要保障這些“組合拳”切實有效,最為關鍵的是要促進一二三四線城市的均衡發(fā)展。在現代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中,考慮到鄉(xiāng)土文化的一些特點,更加注重人的交流和生活。